拨开迷雾,重获新生:认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

拨开迷雾,重获新生:认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

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,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是一种特殊的存在。它好发于中老年人,起病隐匿,进展缓慢,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随着医学的进步,如今我们对CLL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,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认识CLL:沉默的”慢性”杀手[1]
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疾病,以外周血、骨髓、脾脏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异常聚集为主要特征。多数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往往在体检时意外发现淋巴细胞增多。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、肝脾肿大、乏力、盗汗、体重下降等表现。

诊断CLL需要综合多项检查结果。血常规可发现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;外周血涂片可见典型的小淋巴细胞和涂抹细胞;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典型CLL免疫表型(如CD19+、CD5+、CD23+、CD200+、CD10-、FMC7-、CD43+等)是确诊的关键;FISH检测则能发现17p缺失、TP53突变等高危遗传学异常,为治疗选择提供重要依据。

治疗时机:并非越早越好[1]
与许多恶性肿瘤不同,CLL患者并非一经诊断就需要立即治疗。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,只有出现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、淋巴结或脾脏明显肿大、骨髓功能衰竭、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或B症状(发热、盗汗、体重下降)等情况时,才需要考虑启动治疗。

对于不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,定期随访观察是更好的选择。每2-6个月复查血常规和体格检查,监测病情变化,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副作用,也不会影响最终疗效。

治疗进展:从化疗到精准靶向治疗
CLL的治疗经历了从传统化疗到免疫化疗,再到如今靶向治疗,CAR-T细胞治疗的时代变迁。化疗虽然有效,但毒性较大,且容易复发。免疫化疗疗效有所提高,但仍无法治愈疾病,且需要考虑患者年龄和合并症情况。

近年来,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CLL的治疗格局。BTK抑制剂(如伊布替尼、泽布替尼、奥布替尼)和BCL2抑制剂等药物,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,高效抑制肿瘤生长,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。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合并症的患者,靶向药物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[1,2]

其中,新一代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因其高度选择性,在保持优异疗效的同时,显著降低了房颤、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,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[3]

CAR-T细胞治疗是对外周血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,使其表达CAR,修饰过的T淋巴细胞能够独立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的参与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,实现持久缓解[4]。CAR-T细胞免疫疗法在复发/难治CLL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疗效[1,4]

管理与护理:全方位守护患者健康
CLL的治疗不仅是药物应用,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过程。对于使用BTK抑制剂的患者,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房颤、高血压、感染、腹泻和出血等不良反应。定期心电图检查、血压监测、预防感染等措施至关重要[4]。对于使用CAR-T疗法的患者,主要不良反应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、脱靶和过敏反应等。目前针对性预防血液学毒性的剂量指导尚在研究中,未来研究重点将是实质性预防和消除CRS等毒副反应[5]

在日常生活中,CLL患者应注意保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的饮食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戒烟限酒。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,防止感染。适度的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,但应避免过度劳累[6]

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。保持乐观心态,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,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,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。定期随访是长期管理的关键,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评估疗效、监测不良反应、发现病情变化,为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[7]

展望未来:从慢性病管理到追求治愈
随着对CLL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,CLL已逐渐成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。许多患者能够长期带病生存,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。未来,随着更多新药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,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,最终实现疾病的治愈。

对于CLL患者和家属来说,重要的是树立信心,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,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心态。在医患共同努力下,拨开疾病的迷雾,重获新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 

参考文献

[1] 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,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. 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/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年版)[J]. 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5,46(02):105-112.DOI:10.3760/cma.j.cn121090-20241209-00551

[2] 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淋巴瘤专家委员会. 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中国专家共识[J]. 白血病·淋巴瘤,2022,31(09):513-526.DOI:10.3760/cma.j.cn115356-20220718-00211

[3] 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,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. 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B细胞淋巴瘤相关心血管疾病合并症管理专家共识(2023年版)[J]. 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3,44(05):359-365.DOI:10.3760/cma.j.issn.0253-2727.2023.05.002

[4] 王美懿,田晨.CAR-T细胞免疫疗法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[J].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,2024,32(3):970-973

[5] 张冉,辛然,窦立萍,等.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最新进展[J].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, 2023, 31(6):1910-1915.

[6] 李巧珍.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[J].医药前沿,2017,(18):251-252.

[7] 王娟,李霞.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[J].光明中医, 2015, 000(008):1783-1784.

科普时间

与慢淋共处: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现代管理之道

2025-10-23 9:30:06

科普时间

科普时间 | 小细胞,大奇迹:CAR-T疗法与血液病的新篇章

2025-10-23 9:03:46

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,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,加入我们的病友群。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