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边缘区淋巴瘤(MZL)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的一种亚型,是第三大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(仅次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[1])。边缘区淋巴瘤约占中国淋巴瘤患者的8%,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[2]。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,部分亚型中女性略多于男性。根据病变部位不同,边缘区淋巴瘤主要分为三大亚型,各亚型在发病率和临床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[3]。
- EMZL一般以结外病灶起病,常见于胃、眼附属器、唾液腺、皮肤、肺、乳腺、甲状腺等,可伴引流区域局部淋巴结肿大,多为Ⅰ/Ⅱ期,累及远处淋巴结或骨髓等少见。
- NMZL以淋巴结肿大为主,可伴骨髓侵犯。
- SMZL以脾大为主要表现,几乎均伴有骨髓侵犯,白细胞计数升高,可伴脾周淋巴结肿大,远处淋巴结肿大少见。
- PCMZL一般仅出现皮肤侵犯,淋巴结及其他部位受累少见。
- PNMZL以青少年男性为主,主要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,预后良好。
- MZL均较少出现系统性B症状 。[6]


早期MZL多采用“分型而治”的治疗方法,通过抗生素及抗病原体治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和手术等方法,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。对于症状的晚期MZL(III/IV期)或不适合局部治疗/经局部治疗失败的患者多采用抗CD20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或Chemofree方案(即抗CD20单抗与靶向药治疗联合的方式)。
免疫化疗助力MZL患者长生存,4年无进展生存率(PFS)超过72%,4年总生存率(OS)超过81%。但3-5级不良反应(AEs)发生率86%[8]。无化疗为MZL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,安全性良好,2年总生存率OS为100%,12个月的完全缓解CR率53%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,且多为1-2级,3-4级发生率仅2.2%,且无5级不良反应[9]。BTK抑制剂(BTKi)是淋巴瘤革命性的突破性治疗药物,奥布替尼获2024年CSCO指南“Ⅰ级推荐”,奥布替尼+利妥昔单抗一线无化疗治疗MZL的最佳ORR达90%,且安全性佳[10]。
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(CAR-T细胞)疗法是一种新型免疫细胞治疗,CAR主要由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单链抗体(scFV)段、铰链区及跨膜段、共刺激分子结构域、CD3ζ结构域构成,通过将编码CAR的基因引入T细胞,使T细胞实现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抗原递呈系统的特异性杀伤。CAR-T细胞治疗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缓解率能够达到52%~67% [11]。
[1] Zucca E, Rossi D, Bertoni F. Marginal zone lymphomas. Hematol Oncol. 2023 Jun;41 Suppl 1:88-91. doi: 10.1002/hon.3152. PMID: 37294969.
[2] 李小秋,等.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,2012,11(2):111-115.
[3] 罗丽卿,等. 分子影像学杂志,2019,42(3):358-363.
[4] Rossi D, et al. N Engl J Med. 2022 Feb 10;386(6):568-581.
[5] Cerhan JR, et al. Ann Lymphoma. 2021 Mar:5:1.
[6]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,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,中国惰性淋巴瘤协作组. 惰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(2025年版)[J]. 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5,46(07):601-610.DOI:10.3760/cma.j.cn121090-20250220-00081
[7] Rossi D, et al. N Engl J Med. 2022 Feb 10;386(6):568-581
[8] Kendsersky N, et al. 2023 ASH Abstract 3028
[9] Thieblemont C, et al.2023 ICML,oral,abstract 065
[10] Xu JD, et al.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Orelabrutinib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As First-Line Treatment in Marginal Zone Lymphoma. 2023 ASH 181381
[11] 黄玥,胡珂嘉,胡永仙,等. 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[J]. 中华血液学杂志,2021,42(09):782-786.DOI:10.3760/cma.j.issn.0253-2727.2021.09.015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