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白血病、淋巴瘤、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战场上,CAR-T细胞疗法被誉为“第五大抗癌武器”。它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,在实验室装上“肿瘤导航仪”(嵌合抗原受体),回输后精准追杀癌细胞[1]。2024年全球CAR-T市场已超40亿美元,中国多款产品获批,为复发难治患者带来新希望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的最新进展吧~
- 大B细胞淋巴瘤 (LBCL)
- 阿基仑赛注射液 (靶向CD19): 首个国产CAR-T疗法,缓解率高达79.2%。
- 瑞基奥伦赛注射液 (靶向CD19): 总缓解率达75.9%,12个月生存率为76.8%。
- 多发性骨髓瘤 (MM)
- 伊基奥仑赛注射液 (靶向BCMA): 临床试验显示缓解率94.9%,其中68.4% 的患者达到肿瘤完全消失。
-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 (靶向BCMA): 早期研究显示总缓解率100%。
- 西达基奥仑赛注射液 (靶向BCMA): 研究数据显示缓解率98%,完全缓解率78%(属于全球领先水平)。
-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(B-ALL)
纳基奥仑赛注射液 (靶向CD19): 中国首个获批用于白血病的CAR-T产品,3个月完全缓解率超过60%。
重要提示:目前这些CAR-T疗法主要适用于多次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。
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严格评估后决定。
让CAR-T更强、更安全
- 双靶点CAR-T:给癌细胞上“双保险”[2]
- 为何需要:单靶点治疗易复发(如30%-60%淋巴瘤患者1年内复发),癌细胞会丢掉靶标“隐身”
- 新策略:
a.淋巴瘤:同时靶向CD19+CD22,完全缓解率提升至70%
b.骨髓瘤:靶向BCMA+CD38,深度缓解率达81%
- 患者获益:降低复发风险,尤其适合高危患者
- “现成”通用型CAR-T:不用再等
- 传统痛点:自体CAR-T需定制,耗时长(3-4周)、成本高(约120万元)
- 新突破:
a.利用健康供体细胞经基因编辑(如CRISPR)制成“现货”
b.早期临床试验中,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83%,淋巴瘤成功案例已出现
- 患者获益:治疗周期缩短至几天,成本有望降低
- 对抗治疗毒性:中国患者风险更低
- 主要风险: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,发烧/低血压)和神经毒性(ICANS)
- 好消息:
a.中国骨髓瘤患者严重神经毒性仅2.1%(美国17%)
b.新策略:联合托珠单抗(抗IL-6)、鲁索利替尼(JAK抑制剂)控制毒性
- 患者提示:治疗需在专业医院监护下进行
- 新靶点扩大治疗版图
- 淋巴瘤:CD20、BAFFR(早期试验缓解率100%)
- T细胞肿瘤:CD7(T细胞白血病缓解率90%)、CD5
- 骨髓瘤:GPRC5D(缓解率91%,对BCMA失效者仍有效)
- 联合治疗增效减毒
- 化疗/放疗先行:缩小肿瘤负荷,提升CAR-T疗效
- 联合免疫药物:如PD-1抑制剂,破解肿瘤“免疫屏蔽”
科研人员正开发“第四代CAR-T”:分泌细胞因子(如IL-7)增强长期战斗力
- 复发问题:部分患者仍会耐药(如骨髓瘤中位无进展生存仅8.8个月)
- 生产成本高:个性化制备流程复杂,制约普及
- 实体瘤效果有限:靶点选择、肿瘤微环境抑制是难点
中国教授团队指出:CAR-T正在迅速发展,但降低成本、扩大适应症仍需努力[1]。
参考文献:
[1]王方策,李萍,梁爱斌. 血液肿瘤中CAR-T细胞疗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[J]. 中华内科杂志,2023,62(06):581-586.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8-20230410-00191
[2] Ershova A, Goldaeva A, Staliarova A, el. Future perspectives on novel CAR-T therapeutics beyond CD19 and BCMA in onco-hematology. Front Immunol. 2025 Jul 14;16:1592377. doi: 10.3389/fimmu.2025.1592377. PMID: 40726984; PMCID: PMC12301417.
如果您或亲友曾接受CAR-T治疗,最希望哪项突破能尽快实现?(单选)
A. 降低治疗费用 B. 减少复发风险 C. 缩短制备时间 D. 减轻副作用”
欢迎热心病友评论区交流讨论,为其他病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~
“评论转发,有惊喜”活动正式开始啦,积极热心评论和转发的朋友们可能会收到“小惊喜一份”,助人就是助己!
评论转发越多,概率越大,快来动动手指,参与进来吧~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