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速递 |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新突破:从“分”与“合”看2025年最新进展

前沿速递 |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新突破:从“分”与“合”看2025年最新进展

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,其发病率逐年上升,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。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,异质性强,治疗策略和预后各不相同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,肝脾肿大,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,可伴发热盗汗、消瘦、瘙痒等全身症状。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非奇金巴瘤(NHL)和奇金淋巴瘤(HL)两类。NHL发病率远高于HL,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疾病。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,一般认为,可能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、放射线、化学药物自身免疫病、基因突变等有关[1]

套细胞淋巴瘤(MCL)是一种特殊的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,在我国约占所有淋巴瘤的3.07%,确诊时患者多为晚期,且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。不过,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MCL治疗已取得显著进步。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(EHA)和国际恶性淋巴瘤大会(ICML)上公布的最新研究,为MCL诊疗带来了诸多新方向,核心可概括为“分”与“合”两大策略。

“分”即精准分层,依据患者的年龄、身体状况、疾病风险等因素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数据显示,1996-2020年,年轻MCL患者(通常指65岁以下、适合移植)的5年总生存率(OS)从49%提升至84%,而老年患者(65岁以上、不适合移植)的5年OS也从40%提高到49%,这种差异凸显了分层治疗的重要性。临床上,医生会通过多种指标识别高危患者,如TP53基因突变、Ki-67增殖指数≥30%、母细胞型/多形性组织学特征等。这类患者若仅接受常规免疫化疗,无进展生存期(PFS)往往仅1-4年。而低危患者(MIPI非高危、无TP53突变等)治疗目标则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,减少治疗相关毒性[2,3,4]

前沿速递 |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新突破:从“分”与“合”看2025年最新进展
 “合”则是联合治疗,以靶向药物为核心,搭配免疫治疗、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,实现疗效最大化。BTK抑制剂(如伊布替尼、奥布替尼、阿可替尼)是目前联合治疗的“主力军”,多项研究证实其联合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[5,6]
在初治MCL领域,Polaris研究带来了惊喜。该研究采用奥布替尼+来那度胺+利妥昔单抗的无化疗方案,治疗29例初治MCL患者,客观缓解率(ORR)达100%,完全缓解率(CR)高达89.7%。中位随访29.6个月时,12个月和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.6%和85.9%,且无死亡事件发生,安全性可控[7]。对于高危患者,联合治疗同样效果显著。Sympatico研究针对TP53突变的初治MCL患者,使用伊布替尼+维奈克拉方案,中位随访40.5个月,患者中位PFS达40.2个月,3年PFS率59%,远超传统免疫化疗时代TP53突变患者11个月的中位PFS。Order研究则针对中高危MCL患者,采用奥布替尼+苯达莫司汀+利妥昔单抗(OBR)方案,CR率达97%,仅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,而传统BR方案CR率为73.7%,8例患者进展[8]
前沿速递 |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新突破:从“分”与“合”看2025年最新进展
在复发/难治(R/R)MCL治疗中,新方案也不断涌现。奥布替尼的全球I/II期研究显示,其治疗R/R MCL患者的ORR达83.7%,CR率41.9%,3年OS率73.8%,且无房颤/房扑等严重不良反应,安全性良好。此外,Mosun + Pola方案在BTKi难治/复发的MCL患者中,ORR达88%,CR率79%,中位PFS和OS分别为18.6个月和20.7个月,为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希望[9]

微小残留病灶(MRD)监测是MCL治疗的重要评估手段。ECHO研究发现,任何时间点MRD阴性的患者,中位PFS(66.69个月 vs 13.8个月)和OS(未达到 vs 22.77个月)均显著优于MRD阳性患者。而BTK抑制剂维持治疗能进一步降低MRD转阳率,提高MRD转阴率,从而减少复发风险[10]

CAR-T细胞是转基因T细胞,在细胞表面表达合成受体,通过识别特定的肿瘤抗原来检测和根除癌细胞。CAR-T细胞可以比天然T细胞区分更广泛的靶点。当CAR-T细胞与靶抗原结合时,它们被激活并充当攻击肿瘤的“活性药物”[11]。在高龄(>70岁)MCL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研究中,接受Brexu-cel (CD19 CAR-T)治疗的患者,输注100天后,120例(78%)患者达CR;1年的OS和PFS率分别是74%和65%[12]

如今,MCL治疗已进入精准化、个体化时代。未来,随着更多新药研发和联合方案优化,MCL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对于患者而言,确诊后无需恐慌,及时与医生沟通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,就能为健康争取更多可能。
前沿速递 | 套细胞淋巴瘤诊疗新突破:从“分”与“合”看2025年最新进展
参考文献:

[1]. 中国抗癌协会.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(CACA)——淋巴瘤 V2.0_2025[EB/OL]. (2025-01-10) [2025-09-12]. https://cacaguidelines.cacakp.com/pdflist?branch_id=383.

[2]. 李小秋, 李甘地, 高子芬, 周小鸽, 朱雄增,.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: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[J].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, 2012, 11(02): 111-115.

[3]. Zeng D, et al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, 2023.

[4]. 2025ICML. Oral133.

[5]. Ryan CE, Armand P, LaCasce AS. Frontline management of mantle cell lymphoma. Blood. 2025 Feb 13;145(7):663-672. doi: 10.1182/blood.2023022352. PMID: 38498174..

[6]. 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(2022年版)[J] . 中华血液学杂志, 2022, 43(7) : 529-536.

[7]. Zhang HL, et al. ICML2025. Oral048.

[8]. Michael Wang, et al. 2025ICML Oral134

[9]. Michael Wang, et al. 2025ICML Poster438.

[10. Michael L. Wang, et al. 2025 EHA Poster88

[11]. Chen YJ, Abila B, Mostafa Kamel Y. CAR-T: What Is Next? Cancers (Basel). 2023 Jan 21;15(3):663. doi: 10.3390/cancers15030663. PMID: 36765623; PMCID: PMC9913679.

[12]. Santoro N, et al. 2025ICML Poster274

最新资讯

你知道吗 | 百万元一针的CAR-T有望平民化?通用型疗法临床突破连连!

2025-10-23 9:23:50

最新资讯

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密:调节T细胞,免疫系统的“安全卫士”

2025-10-23 9:32:11

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交流血液疾病的相关问题,可以微信扫一扫下图二维码,加入我们的病友群。申请好友时请备注疾病类型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搜索